logo 仁港永胜 您的借壳顾问
  • 服务热线:0755-83017248
  • 服务电话:159-2000-2080
在中美合作竞争对抗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香港资本市场的机会?
最近佩洛西访台,打破了中国大陆、台湾、美国之间40多年来形成的默契,必将加速台湾的回归与统一。联想到最近多位西方要人不断访台,佩洛西此行更加刺激美国反华政治人物访台的欲望,如果形成蝴蝶效应,后果将不堪设想。通过军演也让台独们好好看看中国军方及人们的反台独的坚强意志与统一的决心。那么通过佩洛西访台这个事件会对香港资本市场会有什么影响呢?

8月2日,香港恒生指数跌476.63点,跌幅为2.36%,这可能是市场对这个事件的最直接的反映吧!

中美关系的现状:

拜登上任一年半以来,双方做了诸多改善关系的尝试,包括两国元首间的五次通话、两次视频会晤,双方主管外交事务的官员也进行了四次战略对话,最近拜登又在放出取消一些关税的信号。但是,佩洛西访台不亚于一场小型军事摩擦,让中国丧失对拜登政府形成的仅有的信任。所以,拜登对佩洛西访台也是持不赞同状态,他以“军方不赞成这样做”委婉表达他的意见,拜登担心他上任以来的种种努力前功尽弃。也不排队美国政府在演“双簧”。

除非今后一年里,中美关系出现一些实质性改善,比如两国领导人实现线下会晤,甚至是国事访问,并且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共识;比如美国对贸易和科技问题释放出极大善意,否则不能扭转双方关系冰冻化的趋势。中美关系的改善仅剩下一年多的窗口期,一旦民主党在2024选举中失败,中美关系将会增加更多变数。

美股中概股的现状:

2022年3月以来美国证监会(SEC)根据2020年底颁布的《国外公司问责法案》,先后公布了7批合计百余家不符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审计监管要求的在美上市公司名单,其中基本上是中概股。美国对于由来已久的中美审计监管矛盾的处理,从行政层面上升至法律层面,中概股面临从美国退市的风险。

截止5月10日,在“确定摘牌”企业名单中,比较知名的公司包括百度、百胜中国、百济神州、微博、富途控股、爱奇艺、诺亚财富等公司。在“预摘牌”名单中,比较知名公司包括中石油、中国人寿、京东、网易、拼多多、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贝壳、哔哩哔哩、满帮集团、万国数据、科兴生物等众多公司。后续又增加到116家公司。理论上讲,在双方监管部门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达成协议之前,大部分中概股公司都会进入该名单,这是大概率的事件。

那么这些要退市的企业要何去何从呢?

答案是理所当然:回归香港上市,或先回归香港二次上市。做好美股真的退市时,可以做到无缝衔接。

香港的现状:

香港从1997年回归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过去二十五年,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与中国内地在经济、金融、人才、区位等各个维度的深入融合,使得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中心、外资投资中国和中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等地位进一步巩固。

香港的机会:

在最近逆全球化、疫情、地缘和国际局势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局下,虽然香港市场也面临新的问题,如产业纵深不足、高房价、金融市场流动性较弱和资金沉淀不深等问题,但也存在着很多的机会:

1)与内地融合

2003年签署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03年开通赴港自由行与试点人民币业务、2011年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2014年底沪港通开通和2016年底深港通开通、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印发等,使得香港更好的背靠内地,辐射全球的作用。

2)与全球连通

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危机、2018年贸易摩擦、2020年疫情、2022的台海危机等挑战,香港的全球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地位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因为有背靠强大祖国的“底气”,开放和成熟的金融体系、联系汇率制度、开放的市场经济、简单的税收政策及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制度体系的优势;

3)产业之变局

时间变化,环境也在变化。香港对金融、房地产和服务业的过度依赖与制造业的空心化,也降低了其在金融下行周期中抵御风险的能力。2018年以来的逆全球化和2020年疫情后服务业的萧条和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进一步放大了这一压力,也迫使香港进行新的产业布局。

4)香港系全球第五大交易所

截至2022年6月底,在港交所主板和创业板内交易的股票共2,565只,主要分为香港本土公司、外资公司、中资红筹股、中资H股以及中资民营股,总市值约38万亿港元左右,位居全球第五位,仅低于A股和美股。大陆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以及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新经济行业已初具规模,市值占比达到约60%。

港股市场的流动性较差一直被市场所“诟病”、且分化严重,不到20%的股票交易贡献了港股市场80%以上的流动性。

5)香港是服务之都

2022年服务业占其整体GDP的比重达到93.4%,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整体就业人数的89%。金融服务、旅游、贸易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是其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2020年占GDP的55.1%,是名副其实的“服务之都”。

6)香港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最佳的实验区,也是布局离岸人民币中心的最佳地点,香港已成为离岸人民币最重要的清算中心、产品中心和资金中心,拥有中国内地以外最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池。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人民币/港币常备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00亿元人民币和5900亿元港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和9400亿元港币。截至2022年6月底,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规模为8150.3亿元,较上月下降4.2%;6月,跨境贸易结算金额为8358.8亿元,较上月上升7.5%。截至2022年6月末,台湾地区人民币存款规模为2234.2亿元,较上月下降1.8%。2022年初一度超过1万亿人民币的规模。

7)香港是内地最大“引进来”外资来源地

香港回归前是内地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回归后是内地“招商引资”的中转站。2020年香港对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达到7万亿港元左右,截至2021年底,内地累计吸收香港投资超1.4万亿美元,占内地吸收外资总量的57.6%。

8)香港成为内地投资“走出去”的重要中转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走出去”日益成为中国走向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主旋律。2020年中国内地对香港直接投资约为891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内地对香港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超8000亿美元,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53.2%。

9)香港逐渐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

2011年,中央政府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并公布了包括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支持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内地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投资内地证券市场、开展外资银行以人民币增资试点等一系列措施。中国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量持续稳步增长,人民币国际支付2022年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升至第四位,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央行发布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的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将进一步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10) 香港已成为中资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港交所拥有多层次的上市制度,香港已成为内地中资企业特别是新经济行业上市融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到今年6月底,香港证券市场有超过2500家上市公司,市值总额超过39万亿元港币,是香港GDP的13倍以上。3月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香港总排名维持亚洲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纽约与伦敦。

11)港股通是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大安排

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市场交易额占比持续提升,内地资金成为港股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中国资本流入成为香港市场流动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港股通:上海证券交易所:日额度余额在08-11-2022达41,358.000百万人民币,相较于08-10-2022的40,193.000百万人民币有所增长。港股通:上海证券交易所:日额度余额数据按日更新,11-17-2014至08-11-2022期间平均值为38,723.000百万人民币,共1755份观测结果。该数据的历史最高值出现于02-24-2021,达50,037.000百万人民币,而历史最低值则出现于04-09-2015,为0.000百万人民币。

12)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1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在《2021年施政报告》提出计划在香港北部建设一个占地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250万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北部都会区”,以“两城三圈”的空间构成,更好推动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更好的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大局中来。

13)在香港港股上市是未来对接国际资本的重要窗口

香港市场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主要阵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企业上市首选的上市地之一。

2022年前七个月,香港新上市公司共有 43家,募资 380.40亿(港元,下同)(不包括部分新股可能行使超额配股权而可能产生的额外募资)。同时,有 26家(主板19家)被港交所以「上市规则」除牌、9家(主板8家)根据私有化计划以及自愿撤回而退市,合计 35家上市公司退市。截至2022年7月31日,港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579家,其中主板2,235家、GEM 344家。其中停牌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上市公司共 122家(主板 105家、GEM 17家)。

香港交易所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港股市场成交总额为41.1万亿港元,与2020年相比,增幅为28.2%,创下历年新高。2021年港股IPO近九成来自内地企业,数据还显示,港股市场2021年共有98家企业IPO,也就是首次公开募股,募资额达3288亿港元,属于历年较高水平。

14)港股:外资主导是香港市场的一大特色

香港市场仍以机构和海外为主导,但内地投资者占比不断提升。机构是香港市场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海外资金占据香港市场主要份额。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主导,根据港交所《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显示,2020年海内外机构交易额占据香港市场56.5%,个人交易额占比仅15.5%。海外投资者在香港市场依然占据主导,成交占比约41.2%。2000年起中国内地交易额占比逐渐提升,至2018年内地资金成交额占海外资本比重已经达到28%,在香港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2014年末港股通的开通推动内地资金占比加速提升,可见南下资金对于港股市场的重要意义。

15)中概股必将全面回归

随着上市制度持续优化,香港市场除了吸引到大量“新经济”板块企业IPO之外,也吸引到了22家海外中概股赴港做二次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截至2022年6月底)。伴随一批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以及中概股公司回归港股,香港市场新经济板块规模持续壮大。得益于此,香港市场上已经聚集了一批独具特色,且相对于A股较为稀缺的板块,例如互联网巨头、特色医疗、教育、物业管理、餐饮、日常消费以及博彩等娱乐服务板块,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和内地资金流入并驻留香港,进而进一步强化和巩固香港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投资中国“桥头堡”的地位。